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全球协作样本

发布时间:2024-11-01 07:14:03 来源: sp20241101

  ◎本报记者 毕炜梓 陈春有

  中国云南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生物多样性数量居全国之首,素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美誉。在今年5月22日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云南西双版纳、大理两地,采访三位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他们与记者分享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赞同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举措和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全球促进这项共同事业充满期待。

  在发展中兼顾生态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爱尔兰籍植物生态学家唐力森向记者介绍,生物多样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二是生物的功能多样性;三是生态系统服务,即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经济和社会价值服务。

  “保护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态保护受到越来越多重视。”定居在中国云南大理的美国旅行家、作家布莱恩·林登向记者表示。他1984年首次来到中国留学,是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的见证者。他认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等重要,但难得的是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发展中兼顾生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受益于绿色发展政策,人类得以在发展的同时,守护更多栖息地,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西班牙籍首席研究员康木飒说。

  中国是亚洲象的安全港

  近年来,中国加快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步伐,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多个国家公园,用以保护大尺度生态过程以及维护这一区域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特征。

  康木飒说,国家公园建设正是加强生态保护的主动实践。“当前,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积极推进升级为国家公园。25年来,保护区内仅大象数量就翻了一番,这对深入研究人象关系和大象行为习性,以及科学制定实施大象保护策略至关重要。”

  “对于亚洲象来说,中国是个安全港。”康木飒长期关注亚洲象保护和热带雨林生态,他认为中国制定的亚洲象保护措施非常完善。

  他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帮助共建国家发展基础设施。而这种模式同样适用于生态保护。中国正与周边国家共同推动保护区建设,打造良好生态环境。特别是在西双版纳与缅甸、老挝两国的边境地区开展了联合监测与保护,堪称跨境生态保护的典范。

  国际合作不可或缺

  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为更有效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唐力森建议公众通过听讲座、看科普、走进大自然等方式,了解人类当下面临的生态问题。

  林登也鼓励大众沉浸式亲近大自然,与丰富的自然资源互动。

  在唐力森看来,除民众的个人努力外,国际合作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没有一个国家是一座孤岛,生态系统不会止步于边境线。”唐力森说,“保护边境线上的珍稀濒危野生生物还需各国共同努力。”

  这不仅是为了生物,也是为了人类自己。(科技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