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赋能,织出新优势(人民时评)

发布时间:2024-06-04 14:51:24 来源: sp202406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指出“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化压力为动力、变短板为潜能,强根基、延链条,传统产业大有可为。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聚焦若干有代表性的传统产业,探讨如何抢抓机遇、转型升级,推动更多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在新赛道上迸发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

  ——编  者  

  

  不懈探索“从无到有”新可能,不断攀登“人有我精”新高度,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速向先进制造业、高附加值产业迈进

  

  当纺织业闯入新赛道,会跑出怎样的姿态?

  在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走进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尽可以打开关于纺织品的无限想象:轻薄柔软的手套,能够承受机械切割的冲击;医用防护口罩,在自然环境中能被生物降解,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全球纺织行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盛泽镇拥有“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完整产业链。从这里观察中国纺织,可以发现新质生产力的活跃因子。

  传统产业开辟出不胜枚举的新赛道,凸显了科技创新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提质、增效”。纺织是传统产业,也是举足轻重的民生产业。我国纺织制造产业能力与贸易规模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堪称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纺织业的直接就业人口超2000万,是就业的蓄水池。对于这样的传统产业,“不能简单当成‘低端产业’一退了之、一关了之,而是要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以创新之钥打开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大门。

  应当看到,随着产业梯度转移、要素成本上升、价格竞争加剧等,纺织业正遭遇不少传统产业面临的共性挑战,以往那种贴牌代工、以价取胜的老路更难走了。不懈探索“从无到有”新可能,不断攀登“人有我精”新高度,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速向先进制造业、高附加值产业迈进,是以纺织业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巩固传统优势、锻造新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聚焦需求,美好生活里有机遇。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纺织服装直面超大规模的“刚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趣味日益多元,纺织服装消费趋向“千人千面”。从冲锋衣、瑜伽裤,到滑雪服、马面裙,瞄准细分赛道,在垂直领域“深挖一眼泉”,也能创造“长流不竭”的经济效益。不仅是民用服装,如今纺织品的产业应用领域大为拓展。从“人造血管”,到航空航天材料,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融合加速的背景下,纺织业市场潜力广阔。打开视野,转变思维,融合创新,就能开拓发展新空间,释放产业新活力。

  补齐短板,转型升级中挖潜能。我国纺织业产能大、链条长、发展集中度不高,创新发展的能力不均衡。例如,截至2023年9月,纺织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为56.5%、数字化设备联网率为49.3%。无论是研发国产设备,还是改进工艺流程,抑或是优化库存管理,行业弱项、堵点还有不少。这是不少传统制造业都存在的短板,也是大家都拥有的升级潜力。借鉴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的经验,强化问题导向,把“卡脖子”问题当科技创新“突破口”,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定能塑造中国制造的竞争新优势。

  文化赋能,打造品牌延伸价值。一些国际大牌即便将羽绒服卖到上万元、瑜伽裤标价上千元,在市场上仍然受追捧,印证了高端品牌的附加值和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汉服唐装引领流行时尚、国货品牌广受大众欢迎,中华文化影响力正全面提升。借“国潮”之风,用好产品说话,让好手艺传承,将时尚元素与传统文化底蕴融合,培育更多有影响力的国货名牌,包括纺织业在内的传统制造业必将更好融入时尚、引领风尚,激活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巨大消费潜力。

  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瞄准新需求,攻关新技术,引领新时尚,求新求变、乘势而上,传统制造业必能历久弥新,在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做强做优,实现高质量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30日 05 版)

(责编:方经纶、陈键)